最近這些天,上海市民在垃圾分類這件事上可真忙壞了。
按規(guī)定,從7月1日開始,上海開始正式推行垃圾分類,其中分為有害垃圾、可回收垃圾、濕垃圾和干垃圾四種,分類不當或?qū)⑹艿教幜P。
論文明程度和居民素質(zhì),上海市民在全國是當仁不讓,選擇上海作為試點毫無問題,但因為事情還是有些倉促,并且分類有些疑問,網(wǎng)上吐槽主要有以下問題:
一是分類不清,尤其后面三種,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混淆;
二是垃圾投放規(guī)定時間,很多人上班早出晚歸,搞到?jīng)]法丟垃圾;
三是新規(guī)定下,垃圾箱、垃圾點都需要重新投入,并且需要大量人力進行監(jiān)督;
四是居民對垃圾分類進行處理后,垃圾車裝運等后續(xù)工作是否合乎規(guī)定,也有人表示疑問。
對于居民來說,最困擾的還是垃圾如何分類的問題。曾有人借用小豬進行比喻:小豬吃了會死的是有毒垃圾,小豬能吃的是濕垃圾,小豬不能吃的是干垃圾,賣了換錢買豬肉的是可回收垃圾。
這個比喻相對來說是比較恰當?shù)模膊煌耆珳蚀_方便。
首先說有毒垃圾,這個是最容易區(qū)分的,通常是過期藥品、油漆之類,這種因為危害大,所以居民也比較警惕。但通常來說,這種垃圾投放量很小,完全沒有必要列入“四筒”之一,而只需在小區(qū)門口設(shè)置一個投放點就足夠。
對居民來說,真正的垃圾大頭其實是廚余垃圾,包括菜葉水果食品之類,也就是四個分類里的濕垃圾。簡單說,濕垃圾就是經(jīng)過粉碎發(fā)酵后可以做基肥、不會污染環(huán)境的那種,這是區(qū)分它的最主要標準。目前的干、濕垃圾在這個問題上似乎存在混淆,由此造成了很多混亂。
值得一提的是,廚余垃圾或者說濕垃圾不應該使用塑料袋,而應該使用可降解的垃圾袋,以便于直接進行處理,否則垃圾袋混進去再拆出來,一則不衛(wèi)生,同時也造成勞動的浪費。
竊以為,在推行垃圾分裂的開始階段,有關(guān)部門應向居民免費提供這種專門的可降解的無害垃圾袋,等到習慣形成后,再由居民自行購買。這種做法,雖然開始成本較高,但比之用普通塑料袋,是十分必要的,居民也應該對此買單。
至于干垃圾和可回收垃圾,不建議由居民進行處理而應該集中交給專門的人員進行處理。原因很簡單,干垃圾和可回收垃圾都是不能被大自然直接化解的那種,而且多數(shù)是復合材料、人造材料,如塑料金屬等。這類垃圾多種多樣,一般居民實際很難區(qū)分,即便區(qū)分,實際也要進行后期處理,造成重復勞動。
從這個角度上說,不如將可回收垃圾劃入干垃圾的范疇,這樣可以一起打包,由后期人員去專業(yè)分揀,沒必要把這個責任放在居民頭上。
當然,目前很多居民其實是將可回收物賣給收垃圾的人換點買菜錢,這個不妨鼓勵。如果嫌麻煩,直接并入干垃圾也無不可(事實上每個小區(qū)都有人專門去垃圾箱里挑揀可回收物)。
除了做有害垃圾、濕垃圾、干垃圾的區(qū)分外,居民通常還有一種,那就是大件垃圾,比如一些損害的桌椅家電等,這個通常也有讓收垃圾的人來處理或變賣,但也有一些是不收的,這就造成了大件垃圾丟在垃圾箱邊上的亂象。
對于這種問題,建議每個小區(qū)分季度集中處理。換言之,如果大件垃圾能夠被收走最好不過,如果不能,最好由小區(qū)規(guī)定每個季度定一天集中收取,這樣既方便了居民,也減輕了環(huán)衛(wèi)部門的工作。
事實上,目前每個小區(qū)都有收垃圾的專門人員,可回收物和舊家電本身是其業(yè)務范圍,如果推行垃圾分類,也不妨利用起來,包括他們之前不肯收的大件垃圾,完全可以由他們收了后交給有關(guān)部門進行處理并獲得一定的報酬,這樣就很好的解決了兩頭不管的問題。
簡單說,居民廢棄物其實就是四類,第一是濕垃圾(廚余垃圾),第二是干垃圾(可分揀可回收的小垃圾),第三是有毒垃圾,第四是大件垃圾。
從比例上說,第一類大概占據(jù)60/%,第二類在30%,三、四類的有毒垃圾和大件垃圾都是很少的,一年也就是那么幾回而已,完全沒有必要和干濕垃圾并列。
如果垃圾分類主要集中在區(qū)分干、濕垃圾的話,基本上不會對居民造成困擾和額外負擔。大體而言,基本和從前一樣,每個門洞前設(shè)置干、濕兩類垃圾筒就夠了。
老實說,現(xiàn)在一些舉措更像是讓老百姓學習再學習,說難聽點就是折騰百姓,是那些坐辦公室的拍腦袋想出來的,尤其投放時間,純粹扯淡。
不得不說,如果政策太不通人情,讓居民無法正常拋垃圾,帶來的后果很可能是惡意報復,比如直接扔大馬路上什么的。如果是這樣,未免就太違背環(huán)保的初衷了。